李婧娟:探索家庭教育实践,唤醒家长意识
新东方网
2017-11-11 15:58
专访嘉宾:李婧娟 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主持嘉宾:田国秀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苏州的家庭教育为什么能走在国内前沿?
主持人:李局长您好,我们知道今年论坛的主题是: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我之前看了一些相关材料,苏州在家庭教育方面走的很超前,可以说,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今天,您是否可以结合具体的做法,也结合今年新东方论坛的主题,给我们分享一些经验?
李婧娟:在国内,苏州的教育发展水平确实是比较高的,苏州是第一个在全国实现义务教育的,可以说,苏州整体教育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在这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提高教育质量还有重要的一块阵地——那就是家庭教育。它已经深深制约了整个学校的发展。要知道,苏州外来人口比较多,很多家庭教育背景比较复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也结合苏州的实际情况,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一定是苏州市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地方。
2015年底,我们启动了苏州市家庭教育课程项目。有别于以往零星的、碎片化的家庭教育,这一次是有目标、有内容的、很科学、有理智的、有一定的科学评价地去做家庭教育。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帮助家长形成家庭教育的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这个项目,也已经纳入政府的实施工程,在全国都比较领先和超前。
把家庭教育作为主管部门的事务纳入到政府工作中来,我们一做就是三年。今年是第二个年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强烈地感受到广大家长的迫切需求:因为太多家长不知道自己的职责,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很多情况下,家长在帮助孩子性格成长和发展上,虽然有很多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反倒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做这件事的价值所在。
我们做这件事情,并不是居高临下,而是有两个具体的亲民做法:第一,我们通过引领,从专业的角度去帮助家长。毕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有很大的沟壑,家长需要专业的引领。第二,我们通过这些方法,强烈地唤醒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同时,我们也唤起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科学的育儿能力,让家长觉得,做父母是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提升的,也需要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其实,家长一直存在各种教育误区,通过这样的家庭教育,我们希望家长不会只关注学校教育最狭窄的部分,更不会片面地以功课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教育观。
如何界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界?
主持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在哪里?您是怎样认为的?
李婧娟:我们最主要是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知道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我们提供很多的学习方法,这些也是经得起推敲的内容。
今年新东方的论坛是我连续参加的第三届,今年的这个话题是特别特别好,特别契合我们当下思考的一些问题。
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最开始我们只是唤醒家长,让他们知道: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作为家庭来讲,它的功能是什么?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家庭文化的营造,与孩子亲子关系的建立。简而言之,就是生活化,教育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蕴含在非常自然的、真实的、美好的家庭生活之中。
因为我们这个课题即将进入第三年,而这也恰恰是我们正在考虑的,也是第三个年头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认认真真地回归到家庭教育,从最本质、最本原的角度去思考家庭教育。
学校主管部门来推进家庭教育时,特别需要理清一个问题:学校教育到底是什么?家庭教育是什么?它的重叠交叉的地方在哪?完全不重叠不交叉的地方在哪?尤其要探讨的是,我们如何结合现实情况。我刚才也说了,在课程化实施中,我们有自己的课程大纲,苏州的家庭教育课程的大纲——我们专门编制苏州的家庭教育课程的内容,而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途径是线上线下。我们还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家庭教师,他们的身份不仅是老师,也是父母。他们自身在这个过程中也很受益。我们培养了一千多名家庭教师,不断进行培训。而今年,我们也专门设置了很多高端的、上层次的课程,我们想做最好的家庭教育。
把“生活经营好”理念下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主持人:把生活经营好,您觉得该如何理解?
李婧娟:把生活经营好,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前面我们也讲了,其实,家庭和学校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它对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家庭文化的营造,所以我觉得今天新东方论坛的这个主题,跟我们当下政策实施的课题不谋而合,心情非常的激动。
主持人:您讲的,我深有同感。很多孩子在学校是一个学生,回到家里也像一个学生,父母也给他上各种课,这不是我们认为的二者的互补。所以我们在苏州市做了两年,从盲从学校的责任过渡到家庭的主要责任,二者既有各自的优势,也有中间的重叠地带,二者之间到底的界限在哪里,其实也是教育一直在关注的话题。
李婧娟:我一直在推进这件事情,我始终提醒自己,要利用行政部门来推这件事情。广大的家长对教育,对老师,有着天然的信任。我们是带着敬畏心来做这个事情的。一个好的老师未必就是一个好父母,这两者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中小学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我认为这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有很多震撼的研究数据也告诉我们,这会引起很多心理问题。我一直反反复复讲,你当老师的方法未必适合所有的孩子,环境背景都不一样。
其实,家庭教育是个大学问,包含哪些东西,学习哪些东西,怎样去学,这个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开设过很多很多的沙龙论坛,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但是大家都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到最适合孩子成长的东西。这也是我们一直推进并强调的理念。
我第一次到新东方的论坛时,觉得自己的家庭教育做得很好,我觉得陪伴可以很好地处理情感问题。但是随着学习不断深入,我也会发现一些失误。这个过程中,定位很重要。家长应该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要盲从,不要简单地认为应该怎样,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任何办法都不是唯一的、最正确的东西。
苏州在推进这个课程方面,就是谨慎、理性、科学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家庭里有家里的私密性,最主要是孩子成长的人文环境,这个不可以强加给任何一个家庭,也不要对任何一个家庭妄加评论,只是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而已。
主持人:我非常同意您说的。我们能不能画出一条清晰的线,哪个是学校管?哪个是家庭管?
李婧娟:孩子的品行、人格、他的习惯,我感觉可能需要依托家庭,更多地需要家庭。学校的作用更多的是巩固和强化文化学习,这是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家庭的教育更多的是精神文化,比如孩子的品行、人格的塑造、孩子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是对孩子进行专业的指导,侧重点完全是不一样的。这个不能说绝对化。
主持人:我很高兴听到您这样的探索和分享。在全国各地,家庭教育的发展完全不均衡。您谈到的这点,定位非常好。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家长的需求呼应了社会的需求。从社会需求出发,苏州的大胆尝试和做法,我听了非常钦佩。衷心祝愿,在您的主管下,在一个强大的队伍支持下,可以使苏州的家庭教育有更多成果和收获,也可以把这些收获成果影响到中国更多的家长。
更多内容请关注>>>第十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留言咨询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