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琪:与您同行的家庭教育之路
新东方网
2019-11-16 14:33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总经理解琪
各位远道而来的同仁们,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是第十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也是新东方家庭教育正式迈入第十二个年头的日子。十二年前新东方做家庭教育缘起于俞老师的一个感叹,原来连我自己的家庭教育都有可能会出问题,于是我们开始尝试、探索、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家庭的和谐美满助力,带给孩子更美好的童年。这条路我们一边修筑,一边走,艰辛却也自觉收获颇丰。十二年后的今天,新东方家庭教育,开始冷静地思考,这条路到底要走向哪里?又该怎么走下去?
那么这条路该怎么走呢?
今天的教育能带来多少关注,背后就有多少焦虑,有多少争论,背后就有多少矛盾,刘云杉老师说,今天的教育已经变成了赌场,成为各种力量的博弈。所以她反对“把瘸子培养成足球运动员”一样不切实际的期望和不切实际的平等主义,她呼吁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拥有完整的人性力量。
王金战老师一边感叹着“今天的教育病得不轻”,一边一头扎进民办非盈利学校的创办和经营,他说,习总书记说的再奋斗两个十五年,中国的未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而三十年后,我们今天的孩子是否撑得起这泱泱大国的脊梁?
身为教育人的我们,又能为三十年的后孩子们做些什么?
最会讲故事的凯叔,从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到给更多的孩子讲故事,讲更温暖人心、更鼓舞人心的故事,全中国最有名的老师,俞老师,从做好一名老师到培养更多的老师,影响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其实我们教育人,从未停止地在努力。
如果说今天上午的论坛,是我们抛出的疑问,展示的局部,那么下午的平行论坛将是我们尝试给出的最真诚的答案,也是我们将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个家庭幸福的标准可能有很多种,其中一定离不开孩子的健康成长。爱孩子,应该以懂孩子为前提,儿童发展论坛就是从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出发,以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依托,探讨孩子成长每一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让我们爱的更加科学。
苏彦捷老师会带我们走进我们漫长人生中的一段时光,探讨中年的我们与青春期孩子相遇的时候,这种注定的冲突背后是有客观存在的理由的,而我们也是可以通过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调整与孩子相处的细微模式而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的。
张丹丹老师认为,无论在什么阶段,最珍贵的恰恰是我们与孩子共度的美好时光,是我们在一起时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悦,这才是为人父母所获得的最大奖赏。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我们很容易迷失,很容易急功近利。我们太容易聚焦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上,王雨豪老师会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天赋有待开发,潜力无穷,关键是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真的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最擅长、最热爱做的事情,而不是以我们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去定义孩子。
树才老师会用儿童现代诗歌教育带我们感受,那些貌似无用的学习,连高考作文都不能写的诗歌,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感受力,继而丰富孩子的生命力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发展也应该是全方位的,是不以单一刻板的评价标准去给他们贴上标签的,这就是我们所关注的儿童全面发展。
当然,其实我们比谁都清楚,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镜子,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离不开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停止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却还能给孩子足够支撑他成长的滋养。
父母成长论坛就是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隔代教养等多角度探讨当下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父母的持续学习和持续进步才是我们最好的言传身教。
正如王芳老师在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系列的好方法,最终受益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还能影响更多的孩子。方新老师从父母关系和三代关系去探讨家庭结构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我们希望孩子是自信的,那么我们对孩子应该是相信的;我们希望孩子是自爱的,我们对孩子应该是爱的,是感谢的;我们希望孩子尊敬权威有不畏权威,我们对孩子就应该是尊重的,教育的;我们希望孩子是情感丰富的,我们对孩子应该是愿意表达情感,也接受情感的。
沈奕斐老师告诉我们育儿是父母共同合作的事业,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完整的爱,和谐的爱,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我们做不好夫妻,自然很难做好一对父母。而还有我们往往羞于启齿,但不能避讳的性教育,刘文利老师会帮我们“脱敏”,给我们方法。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不能让孩子理解生命的诞生,相爱的美好,又如何能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珍视自己的情感呢。
人是社会的动物,教育更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尤其对孩子的教育而言,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可学校和社会又怎么才能提供更好的支持呢,我们整个社会的支持系统都是亟待完善的。
在孙晓梅老师眼里,我们的社会不缺乏孩子的游乐场、动物园,但我们缺乏成人与孩子和谐共处的更多的设计,我们的餐厅没有孩子的餐单,我们的地铁遮挡几乎让孩子看不见,我们需要更多地为孩子的发展建立支持系统。而我们的学校,承载了太多的重负与不切实际的期待,沈祖芸老师会告诉我们真实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样的?
学校的运行规则是如何实现的?那些我们最关心的话题,怎么给孩子选学校 ,怎么给孩子找好老师,怎么给孩子报辅导班,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学校、家庭和孩子三方视角的结合,是很容易让我们陷入焦虑的。而这些焦虑,很可能伴随我们一直到孩子的成年、大学。
所以曾经处在争议漩涡中的郑文峰老师说他在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个愈发开放的时代,教育应该激发强烈的动机,帮助我们树立独立的人格,教育应该激励我们勇于探索,突破局限,教育也应该鼓舞我们竞争协同,走向共生。这些可能就是教育的第一性原理。
最后,我们还邀请了赵宇航老师收集整理了一系列的中国家庭教育的大数据,到底是谁更关注家庭教育?关注的点究竟是什么?不同地区不同角色对教育有什么样的困惑?又有什么样的主张。而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未来应该走向何方。
留言咨询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