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斐:做正能量的智慧父母
新东方网
2019-11-16 15:52
主持人:罗娉(左)爱学慧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
沈奕斐(右)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理性看待孩子的“错误”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老师。沈老师您好,这是您第二次来到我们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这次我们家庭教育的主题是“守初心、育未来——从孩子成长视角赋能家庭教育”,关于这个主题您是怎么看的?很多人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心理压力非常大,尽管已经尽力去爱了,可是回头来看,社会上还是有一种声音是“孩子的错其实都是父母的错”,您怎么看?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沈奕斐:这个主题特别有意思、特别好,你会发现我们人类做的大部分决策是对当下的决策,可是教育是对未来的,是为了孩子十年、十五年以后还能够活的很好,所以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所以我们有面向未来的视角是非常好的。
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有自己的体系,他在实体化的过程中,会慢慢变充实。有的时候,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孩子非常内向、父母希望他外向,或者孩子外向、父母希望他内向一点,这时候父母就想要把孩子扭过来,但这样的话就会出问题。父母应当根据孩子本来的样态,去观察、了解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在他有一定自信心的时候再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很难说孩子的问题是出在父母身上、还是孩子身上。我们真正的问题是,在理念上我们总觉得父母的作用特别大。
其实孩子的成长会受到他自己、学校、文化、时代、身边其他人等的影响,作为父母来讲我们可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是最能帮他承担责任的人,所以当我们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时,其实是在说“孩子问题的责任,最能承担的是父母,如果文化有问题,我们不能去抱怨文化,我们只能说怎么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
如果一谈到教育你就想到孩子犯错时要怎么指引他,这个逻辑在今天这个社会可能不适合。因为今天社会有大的转型,我们过去的社会称之为前育社会,是晚辈向前辈学习的过程,但今天是很多大人向年龄小的孩子学习。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打游戏或看视频,会觉得他有问题。可是你看未来的时代,孩子的沟通社交就是通过手机在发声的,他跟我们过去的传媒方式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看不到的,可能在未来是最火的,我们今天说你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三分钟热度,因为原来是工业时代,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所以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思想禁锢孩子。
帮助孩子累积优势
主持人:您提到了一个词叫做优势累积,我们发现世面上也开始出现了这一类的畅销书,比如说《发现孩子的优势》,甚至有一些压迫性的标题《错过孩子的优势,就错过孩子的一生》,关于这一类的书籍,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沈奕斐:我们讲优势累积,强调的是看到孩子“做的正确的、可复制的行为”。你要去肯定,首先是要能看到孩子的特点,当你欣赏的时候,就变成了孩子的优点。这里涉及到父母看待孩子的能力,不是控制他,而是去肯定他,你是要跟着孩子走的。其实是我们跟着孩子成长、考虑孩子的未来,孩子本能的反映比我们“正确的”想法可能更重要。所以父母要放弃上帝角色,放弃“你怎么做他就会好”的想法,因为他的好和你理解的好是不一样的。你觉得有用才是最重要的,他会把有意思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是父母自己的提升,我们在成长,我们要跟随孩子,而不是控制他们。
关于书籍,我会觉得西方育儿理论有很多正确的东西,但不适合我们中国,所以很多西方过来的理论方法会走偏,你会发现西方教育里面就没有陪写作业这一块,那你怎么操作?另外,那些教方法的书籍也要慎选,比如孩子的磨蹭问题,有人告诉你孩子磨蹭要给他建立时间观念。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磨蹭有四种类型,第一种孩子动作并不慢,但父母比较急,就觉得他磨蹭了,这其实与父母焦虑有关,跟孩子没关系。第二种是孩子的确比一般的慢点,但他是做事谨慎,可能追求完美,这是他的特点。第三个可能孩子遇到了难度,这个地方他过不了关,就慢下来了。还有可能是孩子不喜欢父母管理他的方式跟父母对着干,所以你催我的时候我就不想干。你会发现你的时间管理在第二种还有点帮助,其他都没用。
我们真正要教给家长的是如何看到背后的大局,如何建立自己比较完美的思维体系,而不是用一招怎么搞定你家孩子,当你想要搞定的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就已经对立了。而且你搞定他,就是把他拖回你成长的年代,多可怕。
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正确姿势
主持人:您在跟孩子沟通过程中都是怎么做的呢?现在很多父母给孩子辅导作业,弄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如何辅导作业,这已经成为了父母的课题。
沈奕斐:很多父母在辅导作业的时候着急生气,是因为你觉得这道题很容易,孩子应该能做出这道题、但他做不出来,这是最火大的,跟期待有差距。我作为教育专家,如果孩子成绩一般,我也会有压力,但我很清楚告诉自己这是我的焦虑、我的压力,所以我有时候会跟孩子讲,你知道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也会很焦虑,所以你最好搞定老师。这个信息的传递很重要,但是不能把压力给他,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成长。所以我就跟他商量,这个事情怎么能压力少一点,这个问题怎么来解决?我们的压力不转嫁给孩子,当孩子自己感知到压力的时候,我也愿意出手帮助他。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没出问题的时候,为了预防问题,提前管教,经常有学员跟我讲,孩子现在不管教,那未来就有别人管教他。但别人批评孩子带给他的伤害要小于你批评他时带给他的伤害,所以为什么要拿更大的伤害来避免一个比较小的伤害,不如等到小伤害来的时候再想怎么做。
我们在陪伴作业的时候会发现,父母最容易情绪失控是在小学阶段,因为这时候我们还看的懂,所以你会指点一下,但他做不出来你会发火。在这里我要讲一个逻辑体系,在我国应试教育体系下,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能胜出、跟在初中、高中阶段能胜出,所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小学阶段,多花时间多背几遍、多重复、多刷题就能拿到更好的成绩。到了初中,你会发现多花时间不行,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你努力以后会发现效率在这时候很重要。你在单位时间内能不能做更多的事、能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是你胜出的关键。再到了高中,孩子还需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时候你会发现,在小学阶段管教他的方式,是无法培养出初中阶段需要的效率的。所以你会看到有些小学成绩很好,到了初中学习成绩就下来了。
我的两个孩子是这样的,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剩下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为了要让自己有更多玩的时间他会追求效率和追求一定的质量,所以效率是综合考虑的,做的又快又好才是有效率的。所以在整个小学阶段,我对孩子的培养就是让他学会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效率起来了,以后到了初中阶段,成就就可以起来。所以家长在小学阶段拔苗助长,到后面是会拖孩子后腿的。
孩子到了五、六年级会开始有自己的目标,如果早期培养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他的不一样,他会全心全意地做,因为他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一个孩子他内心觉得很厉害,他是不允许自己的未来很弱的,要相信孩子有成长的动力。
留言咨询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