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热点专题>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现场嘉宾>

俞敏洪对话马东:家长对孩子所谓的规划是把孩子塞进“罐子”里

新东方网

2017-11-11 18:12

  我们说要给孩子宽松的空间,有些家长的理解可能说宽松的空间难道就是我不管了吗,他爱干嘛干嘛吗?作为一个家长,我该给孩子自由的度在哪儿?

  马东:接受不意味着无边界

  我觉得核心的东西是接受。即便是孩子、同事、晚辈、朋友,其实他所要的全部都是你能够接受,无论他做什么,你都首先是接受。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边界,边界不是主观的,不是我想让你怎么样,而边界是客观的。

  比如说我们要一起开会,大家不要迟到,迟到的人发微信红包,这件事情不是我要求你做的,既然咱们定了规矩,就大家都接受这种规矩,你被惩罚,即便是一个孩子,因为犯了错被惩罚,如果我是家长我也很难受,但我一定跟他说,那没办法,因为这是规矩,所以我也不愿意这样惩罚你,但是规矩是第三方的东西,咱们两个都接受。

  但是你的沮丧,因为被惩罚的挫败感,和你对此表现出的愤怒或者所有的东西的反应我都接受。

  我觉得接受是家长与孩子,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一个连接点。当然这特别考验家长,就是你到底能不能够做到从心里面接受这件事。

  俞敏洪:父母最应该做的3件事

  给孩子成长空间,也并不意味着家长什么都不做了。我觉得家长有几件事情特别重要:

  第一个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间,关注孩子的性格和脾气。不是去告诉孩子你的脾气和性格怎么变化,而是家长本身脾气性格好不好的问题。

  因为如果家长反复无常,孩子就会产生恐惧感和逃避感。如果家长通情达理,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预料的,孩子就不会产生稀奇古怪的脾气。

  第二个是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不是家长告诉孩子你必须天天学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到底怎么做。我觉得首先家长必须做到位,能够以身示范。

  我曾经碰上一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孩,那小孩才两岁多,刚好快递员把东西送上来,妈妈跟孩子说谢谢叔叔,这孩子就是不说。这个妈妈就跟孩子说:“不说是不行的,因为人家给我们做了服务以后,你不谢谢人家,以后人家就不把东西给送过来。”

  这孩子其实是能听懂的,再重新返回去,大声喊:“谢谢叔叔!”这个就是行为规范。

  你告诉他这种小事,看上去特别小的事情,但是一件两件三件五件十件加起来,这个孩子变成很懂礼貌,很容易被周边的人所接纳。一旦被周边人接纳,他会产生强大的安全感,他的性格、人品就会变得更加的健全。其实很多小事会变成大事。

  第三个兴趣引导对孩子很重要。兴趣引导不是家长给孩子强加一个兴趣,告诉你必须干这个事情,而是根据孩子的天性,让它变成自己生命中的某个强项。一旦碰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成就感,有存在感。

  家长不要去说,孩子这个不如别人,那个不如别人。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如别人的事情,但是不要强化,而是帮着孩子在某些方面建立自信。

  这种自信一定不是说他这门课要学的多好,而是让孩子深刻的相信,不管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其实自己都是被别人接纳的。

Copyright©2011-2020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留言咨询

限时领取家庭教育免费课程

Copyright©2011-2020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留言咨询

限时领取家庭教育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