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F(AUNE)》:牧神的庞然之躯四散于迷雾中
沪江2015-05-27 12:24
2015年春,中法文化之春迎来了第10个年头。今年的节目精彩之处尤甚往常。
5月22日晚,舞蹈F(AUNE)《牧神》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演。编舞David Drouard创作了与一只巨型大熊的独舞。
观众们鱼贯而入时,都注意到了舞台中央伫立着一只巨大的熊。很少有人能想到,这只略有些骇人的熊,不仅仅是一件没有生命的道具而已。
一片寂静中,背景音突然嗡嗡作响。从双爪开始,熊的躯体逐渐移动了起来,从舞台角落到观众席前,从僵硬到灵动,从凝固到激烈,狂暴的生命难以平息。
在闪烁不止的灯光中,它像是遭受了死亡突如其来的侵袭。庞然之躯,轰然倒下。只有尘埃与皮毛在灯下飞舞,等待一切落定……
灯光熄灭,从巨熊倒地躯壳的双腿之间,舞者蜷曲着诞生了。舞者的汗水在地面上留下痕迹,他的身体犹如初生的禽鸟,弯曲成不可思议的弧度,又挣扎着展开。他的一举一动,逐渐显现出了人性、乃至神性。
当他以人的姿态重生后,回望颓然倒地的前世躯壳,困惑、愤懑,继而试图回归熊的身体。他撕扯四肢、拆解躯体、套上熊头,却发现再也无力回归原状……
【观众提问】
舞蹈名为“牧神”,牧神是半人半羊的神祇。为什么要选择“熊”作为这部舞剧的主人公,而不是其他动物呢?
创作的契机始于一次阅读,Drouard先生读到了著名东欧舞蹈家尼金斯基所著的一本书,尼金斯基在1912年创作过一部舞剧《牧神的午后》,Drouard先生阅读后深受启发。
尼金斯基《牧神的午后》诞生于20世纪初,正值工业时代之初。同一时间段,德国诞生了第一只泰迪熊玩具,美国人看到德国人为孩子们创造的泰迪熊玩具,便将之投入生产线中批量生产。因此对Drouard先生来说,熊类似于一种杂交产品,混合了不同的艺术思想,集三种意义于一身:首先,熊是孩子的玩物;熊本身是一种野兽,带着动物性;在舞剧创作中,Drouard先生又为熊赋予了一种人性的味道。不同的意义在熊身上得到了展现。
一开始在熊的内部,Drouard先生能看见外面吗?
舞者在熊的内部无法看见外部情况,另外,熊的体态远远比舞者要壮硕高大,所以这是一项非常严酷的艺术考验。
在创作和排练舞剧时,Drouard先生一定要寻找到与熊之间的一种独特的微妙关系,才能在考验下顺利完成舞蹈。对他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舞蹈的前半部分处理非常细腻,但在结尾处却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为什么呢?
Drouard先生认为,这位提问者拥有非常敏锐的艺术鉴赏能力。今天所演绎的只是《牧神》舞剧的第一部分,完整的舞剧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Drouard先生的独舞,第二部分由另一位男性舞蹈家演绎,属于Hip-hop风格,第三部分讲述的则是女性之间的争斗。整部舞剧讲述的是同一种艺术精神:混合、兼容并蓄。
Drouard先生本人的舞蹈生涯始于何时?
Drouard先生从13岁开始学习舞蹈。19岁在里昂舞蹈学院,他正式接受正规的舞蹈教育。但舞蹈之于他,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在接触舞蹈之前,8岁时他已经开始学习单簧管,拥有音乐背景。年纪稍长一些的时候,他受到了当代艺术影响,非常喜欢梵高的画作。所有的感受、对艺术的理解,都在他的舞蹈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个舞蹈非常激烈,体力消耗惊人。比较好奇,这部作品是什么时候创作的?到目前为止,您还记得您演过多少场吗?另外,您的表演中是否有即兴成分?
确实,体力消耗非常惊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对肉体的折磨。艺术创作就像是一种生产,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这部舞剧已经上演了15次,本次是第一次在中国演出。提到是否有即兴创作的成分,这15场演出,每一场都是绝无仅有的,时间、地点、和观众的对话都会影响舞剧的创作,这15场演出的过程也为他个人带来了编剧上的思考和更新。一切都是绝无仅有的。
【舞蹈《牧神》F(AUNE) 基本信息】
F(AUNE )
Chorégraphie David Drouard
牧神
David Drouard编舞
Le chorégraphe David Drouard crée un solo de danse avec un ours géant, sculpture-pantin désarticulé qui prend toute sa force d’animal, au gré des pas du danseur.
编舞 David Drouard创作了与一只巨型大熊的独舞,这个关节分离的雕塑木偶用尽其动物的所有力量去追随舞者的步伐。
David Drouard s’inspire librement de L’après-midi d’un faune, célèbre chorégraphie du danseur russe Nijinsky, dont il transforme le thème du sauvage séducteur en celui de l’homme contemporain qui questionne sa part animale. L’homme dans F(aune) renoue avec les sources primitives et spirituelles qui l’animent, dans une mise en scène qui doit beaucoup au monde des arts visuels.
David Drouard从俄国舞者尼金斯基名作《牧神的午后》中汲取灵感,将其中野性的诱惑转化为现代人对其自身动物性的叩问。在《F(aune)》借助视觉艺术手段,表现人重新找回使其焕发活力的原始灵魂源泉的过程。
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东方网小语种频道
我要报班 》》点击进入
(编辑:杨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