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口译老师:中国人该如何学英语?
北京新东方2015-07-16 14:54李东雷
忙碌的暑假开始了,我几乎每天都在讲课。
这是我在北京新东方第十个暑假讲授口译课了。
每天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我最要讲的其实只有四个字:坚持和重复。我讲到了练习口译需要1000个磁带小时的训练量、练习马尼拉需要起码1000公里的跑量、练习摄影起码要有10000张照片作基础。
技能的培训可以用《卖油翁》里的卖油翁的一句话来总结:无他,唯手熟尔。
关于中国该如何学英语,我以前曾经写过五篇文章。在这里我把它们重编在一起,送给这个火热夏天里努力学习英语的同学们。
第一篇、什么样的人适合学英语?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你是怎么学好英语的?怎么当上口译员的?
我的回答只有四个字:被逼良为娼。
以后再给大家细讲我学英语的故事。但今天开场第一篇我想说的是,想学好英语的人们,请首先搞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学英语。
要学好英语,或者说任何一门功课,有五个动力需要考量:需求驱动、目标驱动、兴趣驱动、环境驱动、性格驱动。拥有这五种驱动力的任何一个,你都有可能把英语学好。如果一个都没有,那就干脆放弃英语学习,因为英语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根本没用的。失败的英语学习,不仅消耗时间、精力和金钱,更致命的是它会消耗你做事的自信心。
一、需求驱动:无利不起早,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使用英语,如果你必须通过某个考试来获得某个机会、某个文凭、某个职称,或者你想移民、留学、嫁给外国人,恭喜你,你有了学英语的最强大动力。但要注意,这种动力往往是阶段性的,还不足以支撑你把英语学好。没有可持续的需求驱动,不要在英语上花费心思。
可持续需求案例:向邓文迪同志学习,学习她从一个中国地方女排队员成为为国际名流的伟大事迹。除了她的超人手段,英语是她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二、目标驱动: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彻底的投入。这种目标应该是阶段性的、循序而进实现。在伟大的中国,我们有着各种各种的考级,英语考级也不例外。你是否愿意强迫自己去完成一个个考级,夺取一张张证书,从而证明自己的过人之处?而这类考级当中,我推荐英语口语等级考试,而不是什么大学四六级英语。
所有不以考察能力为目的的考试都是耍流氓。
三、兴趣驱动:你认认真真是问一下自己:你真的爱英语吗?在我看来,兴趣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教过的学生中真的有发自内心的对英语的热爱,发自内心的对英美文化和文明的向往。他(她)们学习得很快乐,在自由的语言交流中很快活,在跨越文化的感悟中很快感。
爱,真的可以产生神奇的力量。
四、环境驱动:学英语当然需要语言环境。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天处于英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生活在其他同学的竞争和考试的压力中,他们学英语当然要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容易得多。没有这种环境的人很容易感到无助和迷茫,也就很容易放弃。
人只是与自己较劲的时候是很容易放下的,除非你是个偏执狂。
五、性格驱动:你是一个愿意开放自己思想与别人交流的人吗?你敢于在公众场合下讲话吗?你做任何事都会不达目标誓不甘休吗?你是个完美主义者吗?你会去追求每个发音的完美吗?你会一遍一遍地去重复吗?你会强迫自己每天按时朗读,按时听写,按时放下其他的事物吗?是的,是每一天。离开了监督,你还会自觉学习吗?
学英语,先学会在公众场合下自由自信的中文表达。
结论:惰性,也是人的本性。即使当功利性的目标达成之后,你也会很快回归到从前的生活,很快又会把英语放下,很快又会陷入学与不学的纠结。
我教了十年口译,见识了各种学生,还单独收过两个学生。我感觉,所有技术性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能够按我的要求去学习的人绝少。所以现在我最想说的是:在你决心学英语前,请认清自己:你是学英语的那块料吗?否则,就不要去浪费时间。
第二篇:朗读,为自己创造英语环境
我上中学的时候,特别是高三之前,英语很差,和我学习的所有课程一样的差。只是我在高三那一年的发奋让学习上成功地取得了飞跃,飞跃得恰是时候。高考前,班主任要保送我上他的母校----浙江师范大学,被我拒绝,因为从小在学校里长大,对教师这个职业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好感。我从小想当兵,想当海员,想出去看世界。
高三那年春天,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两名军官在我们中学招生,我的班主任推荐了我,结果我的英语老师很不屑对那两名军官说:这学生高考英语最多考80分。这话让我很生气,当然也逼得我很争气,高考英语考了95分。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进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这是第一次被逼。
但我自己心里很清楚,高考的英语成绩是重复做题做出来的,我的英语基础依然太差,语法知识差,而且没有一点英语的听说能力。
出于对英语的痛恨,并希望能在平等的起跑线上和别人竞争,我考军校报专业时报了德语和俄语。我居然曾经梦想会去这两个国家当间谍。但军校很不民主,它居然根据学生来自省份把我分配进了英语系继续学英语。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而我一直相信只要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高考的成功让我树立了起对学习的巨大信心。我至今依然相信付出与回报总是成正比的。
一个月的集中军训结束之后,进行了一次英语的摸底考试,我考得很差。高考前突击起来的那点英语,随着那个极其放松的暑假和疲惫的军训都还给了高中的老师。于是一切只能从头开始,从ABC开始,从新概念第一册开始。在中学的大部分时间里,我英语学习一般,但汉语讲得还不错,普通话在当地的人当中讲得算很不错了。但进了军校之后,发现自己的汉语也很差,口音经常引人发笑。北京来的同学不仅汉语讲得好,而且新概念英语都已经学完了二册,他们得到了第一学期免修的礼遇,而我连新概念是什么都没有听说过。
在这所“外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全封闭式军校里,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军训、体育、劳动、政治教育等集体活动上,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并不多。当时没有口语课,学的完全是哑巴英语。所有课程中最受重视的是听力课,有持续四年的英语听抄训练,从VOA的慢速英语听抄起。但四年后,我因为相对比较出色的口译水平被选进了国防部,来到了北京。十多年后我曾经作为考官回到母校为国防部挑选翻译,发现现在的学员的口语水平比我那个时候强太多了。
后来很多人问过我,在那样看似恶劣的口语环境里,口语是怎样练出来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英语环境出来。最基本的选择是每天大量的原版文字朗读。记得那时每天六点起床号响,十分钟后下楼集合出操跑步。七点回到宿舍,用最短的时间洗漱整理内务,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后下楼迎来我一天中第一块自由时间----早饭前20分钟的晨读,无论冬夏,站在学校巨大的操场上、在清凉的朝阳下晨读成为我现在对军校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每天只要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我都愿意去朗读。除了读课文之外,那时还特别喜欢朗读美国总统的演讲,喜欢那种对平等、民主和自由的崇尚,喜欢英语流畅时的那种美妙的感觉。所以我现在第一节口译课都会鼓励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按我创立的意群停顿法来朗读。朗读英语是给自己创造英语环境的最基本环节,时间一长就会培育出强烈的语感。当然朗读一定要正确,要进行大量的模仿练习,确立正确的英语口型和嘴部肌肉骨骼的运动。实际上,正确的朗读,对于表达和听力都十分重要。
在没有人可以对话的环境中,为了练习口语,我有时会自己假设一个对话场景,自己扮演两个角色进行对话。说不下去了就到书上和录音里去找地道的说法。有一段时间我会争取星期天外出,去洛阳城里的一个英语角和一些英语比我讲得还差的中国人练上一段。军校规定每个周日只有三分之一的学员可以外出,所以外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英语角里讲上几周之后,发现反来复去就讲那么一点东西,很无聊。但我知道,我能讲英语了,我讲的英语是正确的,尽管可能很书面,还不够地道。但我决不学哑巴英语。
口语除了日常的交流,其最终目标应该是完整系统地表达思想和阐述观点。这不仅是语言问题,还有思想的逻辑性,这就是为什么口译考试最终会归结到专题的陈述和讨论上。
英语最终是要来用的,除非你将来只想看看英文的报纸和网站,做一些笔译,否则你就要天天说说英语,至少每天保持朗读的习惯,让你的嘴巴天天按英语的模式运动。因为世上所有的语言都是从口语发展为文字的。
英语环境是可以创造的,只要你有心,有现实的需求,有把英语学好的信心,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勇气。
所以劝告那些想提高英语水平的朋友们,少一些抱怨,无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对别人的;少一些对灵丹妙药的渴望,强迫自己每天花一点时间朗读吧。现在就开始,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读上瘾的,那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