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们分别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达·芬奇
列奥纳多· 达·芬奇 (1452-1519,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达芬奇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绝高的绘画艺术,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圣安娜与圣母子》等。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他的著名壁画有《最后的审判》《创世纪》《保罗归宗》《彼得殉难》,著名雕塑有《大卫》《拉奥孔》。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拉斐尔
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1483~1520),简称拉斐尔(拉丁文:Raphael),是一位意大利画家,亦是建筑师。他的作品具有优雅、秀美的风格。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画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他的代表作是壁画《西斯廷圣母》,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人文主义思想。此外,还有著名的《圣母的婚礼》《雅典学院》。
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 、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壁画(fresco)
壁画指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案。它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如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这便是流传最早的壁画。
至今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等文明古国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壁画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等)。我国至今仍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这些遗迹有部分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作为我们古代文明的见证。现存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最早的距今已约 2万年。中国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片 ,距今有 2300年。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也很繁荣,20世纪以来出土者甚多。唐代形成壁画兴盛期,如敦煌壁画、克孜尔石窟等,为当时壁画艺术的高峰。宋代以后,壁画逐渐衰落。
壁画分类
广义分类:史前时期的岩画、洞窟壁画和地画等类型。
狭义分类:宫廷壁画、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和寺观壁画等。
壁画技法
壁画以技法区分 ,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
绘画型
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画法有:①干壁画,在粗泥、细泥、石灰浆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②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绘制,须一次完成,难度较大;③蛋彩画,以蛋黄或蛋清为主要调和剂的水溶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④蜡画,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加热处理;⑤油画,是指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的一种壁画形式;⑥丙烯画,主要是以丙烯酸为主要调和剂来做画,它的特点是快干,无光泽,是现代壁画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上画法有时混用,或与工艺制作、浮雕结合。
绘画工艺型
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故被现代壁画广泛采用,有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阴刻线等手法,为现代壁画广泛使用的手段。还可利用各种工艺制作壁画,如磨漆、漆画、织毯、印染、人造树脂、合成纤维等。现代壁画涉及门类较多,已成为绘画、雕刻、工艺、建筑和现代工业技术等学科间的一种边缘艺术。
西斯廷教堂
西斯廷教堂始建于1445年,由教皇西斯都四世发起创建,教堂的名字“西斯廷”便是来源于当时的教皇之名“西斯都”。教堂长40.25米,宽13.41米,高18米。是依照《列王纪》第6章中所描述的所罗门王神殿,按照比例(60:20:30)所建。西斯廷教堂是罗马教皇的私用经堂,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之处。
西斯廷教堂在意大利的罗马城中,属梵蒂冈所有;梵蒂冈是个宗教国家。西斯廷教堂建于1473年,是以教皇西斯托四世名字命名的。教堂的建筑非常简单,是个长方形--43X13X26米,用于举行重要的宗教仪式。现在,红衣主教们在这里选举新的教宗--例如教皇保罗二世去世后,他们在这里的一个封闭房间里投票选出现在的本笃十六世教宗。[1] 教堂的外表很简单朴素,里面真是无处不珍贵—壁画顶画,每幅画都是珍品,无论大小,所以说标志是什么还真挺难说的。一是教堂内有一座精致的、横贯大理石框式屏风,把教堂隔成两部分,这在其他的教堂里是没有的;二是教堂的圆顶—圆穹,是米开朗基罗所画的《创世纪》,《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在大厅天顶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的连续9幅宗教题材的壁画。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分组成,每幅场景都围绕着巨大的、各种形态坐着的裸体青年,壁画的两侧是生动的女巫、预言者和奴隶。整个画面气势磅礴,力度非凡,拱顶似以因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在颤抖。
西斯廷教堂本来只是罗马教皇的一个私用经堂。其教堂内的天顶画,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它与同一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并立为米开朗基罗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西斯廷教堂因为米开朗基罗创造了《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名扬天下。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 关于米开朗基罗创作西斯庭教堂壁画,有着一段辛酸的历史过程,这里介绍一下它的梗概。1503年,教皇朱理二世取得圣彼得王位后,便想把整个意大利归在他的教权统治下。他要改建梵蒂冈,兴修圣彼得大教堂,装饰豪华的罗马宫廷,便请来了建筑家布拉曼特。5年后,教皇为纪念其叔父西克斯特四世,请布拉曼特重建西斯庭小教堂,尔后又把米开朗基罗召来罗马,让他停下正在进行的陵墓雕塑工程,要他涂掉教堂内的旧壁画,为其重绘天顶上的壁画。米开朗基罗没有办法只好接受(据瓦萨里说,布拉曼特与米开朗基罗存有芥蒂,因妒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任务,布拉曼特乃说服教皇,使其就范,迫使他放弃雕塑)。
米开朗基罗建议让布拉曼特帮助制作绘画脚手架。布拉曼特设计了一个悬挂式吊架,在屋顶上凿了好些窟窿。米开朗基罗气愤地问他画到有窟窿处如何办,后者无言答对。米开朗基罗就禀告教皇,撤掉他的吊架,并羞辱了这位建筑家,要求另请帮手。天顶全部画稿完成后,他决定让助手来完成一部分绘制任务。但这些助手一开始就令米开朗基罗不满,于是再度抹掉已画上的部分,由他独自一人来完成全部天顶画。在这间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家要完成全部壁画加上装饰,时间长达4年5个月(自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底),除了配制颜料的助手外,没有第二个人上去帮助他,其绘画工程之浩大和艰巨性甚难想象。当他走下脚手架时,眼睛已经毁坏。事后,他连读信也要把信纸放到头顶上去。那时,米开朗基罗不过37岁,可是那长期高仰脖子的艰苦作业,使他的脸容变得憔悴不堪,已俨然一个多病的老人了。
作者介绍
王佳Sam,教授课程TOEFL Junior听力、TOEFL听力、SSAT词汇、ISEE词汇,毕业于北京大学,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攻TOEFL/TOEFL Junior听力,及SSAT/ISEE词汇等科目教学,资深规划师,提分权威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的同时注重方法,授课风格简洁明快,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励进步,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众多高分学员被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大、纽约大学、杜克大学等著名录取。现任北京新东方北美美国高中项目教学主管,曾任北美VIP项目听力教研组长、VIP项目专员,2015财年北京学校“优秀教师”。
多位SSAT词汇学生考取总分2300+词汇750+高分,被Choate Rosemary Hall、St. Paul、Deerfield Academy 等排名前十的美国私立高中录取。
(编辑:Joe)
版权声明:本文系新东方网独家稿件,版权为新东方网所有。转载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