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大家参考,新东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香港留学指南:香港浸会大学介绍及学校官网,包括高校简介,入学条件,奖学金申请,校容校貌等,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参考。
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简称浸大,是香港第二所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学府,为一所具有基督教教育传统的公立大学。其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香港浸会书院,1972年始改称香港浸会学院,首任校长为林子丰博士。浸会大学共设有七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共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及30多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大学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学生近6,000名,其中包括本科生4,300多人,研究生约1,500多人,国际交换生近200人。201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排名第111位,首次进入世界200强,同时,在亚洲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13位。
1基本简介
学校简介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香港浸会书院,1972年始改称香港浸会学院,首任校长为林子丰博士。大学共设有七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前六个学院共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及30多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大学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学生近6,000名,其中包括本科生4,300多人,研究生约1,500多人,国际交换生近200人。持续教育学院则开办副学士、学士及硕士课程,同时亦提供证书/文凭及短期进修课程,每年学生达50,000人次。
该院于创办初期只开设外国文学系、社会学系、数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及工商管理学系的文凭课程。由1986年开始,该院开办学位课程。1994年11月,立法局通过有关条例,香港浸会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的珠海市合作建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该校学生毕业后会获颁浸大毕业证书。香港浸会大学设有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视觉艺术院及持续进修学院。
香港浸会大学自创校以来一直增设多项创新课程,以配合香港社会的发展,较著名的包括传理学、中医药学、社会工作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及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等。浸大开办的中国研究、体康管理、欧洲研究、翻译学及人文学等课程,也是香港首创的。
除此之外,“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幼稚园”(位于九龙塘)和“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位于沙田石门)亦是香港浸会大学的附属机构。
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的珠海市建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即香港浸会大学珠海校园),学生毕业后获颁浸大毕业证书。
2007年,香港浸会大学取录了9岁的沈诗钧入读数学系学士及硕士课程,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
2010年,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得了AACSB认证。
2013年,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得了EQUIS认证。成为世界不超过百分之一的获得三大认证(AACSBEQUISAMBA)的商学院。
学校精神
学校校训
“笃信力行”
“笃信”:忠实地信仰。
“力行”:努力实行。
校徽与标志
香港浸会大学设有校徽和标志。校徽於1956年创校後便开始使用,由三种图案:圣经、波浪和绳结组成。圣经代表优质独特的基督教育,包括学术研究和对伦理及灵性的培育;波浪代表香港以岛为主的地貌,也与儒家的“智者乐水”呼应,代表大学不断努力改善质素;绳结代表在主的怀抱中基督徒能够联结一起。
标志则於1994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正名为大学後开始使用,由靳与刘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标志建基於书本和水的图案,将学校英文名称缩写“BU”与书本的轮廓结合,使标志与汉字的“迎”和“进”相似,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而标志在1996年10月的香港设计展获奖。
学校地址
地址:香港,九龙,九龙城区,香港浸会大学。
2历史沿革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香港浸会书院,1972年始改称香港浸会学院,首校容校貌任校长林子丰博士。该院于创办初期只开设外国文学系、社会学系、数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及工商管理学系的文凭课程。由1986年开始,该院开办学位课程。1994年11月,立法局通过有关条例,香港浸会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香港浸会大学坐落于九龙塘和观塘。校园分为四部分,分别为位于窝打老道启用的“善衡校园”、位于联福道的“逸夫校园”及“浸会大学道校园”,以及位于观塘为前皇家空军军官俱乐部的“启德校园”。此外,持续进修学院在新界沙田石门设有“石门校园”。
录取招生
录取分数线
英语最低110分某些专业还要高,香港浸会大学计划在内地招生140人,按申请考生的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2011年,香港浸会大学内地录取分平均高出一本分数线40分左右,学费在70万港元左右。
入学要求
副学士课程: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英文良好,需参加全英文面试
本科课程:高考分数达到重点一本线且英文成绩110分(工商管理学院的考生英文成绩需120分),需参加全英文面试
研究生课程:本科/研究生毕业或同等学历,托福笔考550/机考213/网考79或雅思6.5或CET-6,部分专业会有更高要求。
四十八年 滋兰树蕙
香港浸会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一所由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获政府授权,颁发荣誉博士、博士、研究式硕士及修课式硕士、学士、及副学士学位。
大学创办至今,一直致力于教学与研究,广纳贤才,服务社会,探求学术,陶冶情操,实践全人教育,追求卓越成就。同时大学实行英语授课,以配合国际化的需要。除一般课堂的学习外,浸大亦通过人文素质的训练,让学生有机会全面地接受全人教育。
为达至上述目标,浸大社群及校园着力提供一个优良的学术环境,这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学院学系 同心迈步
大学共设有七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前六个学院共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及30多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大学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学生近6,000名,其中包括本科生4,300多人,研究生约1,500多人,国际交换生近200人。持续教育学院则开办副学士、学士及硕士课程,同时亦提供证书/文凭及短期进修课程,每年学生达50,000人次。
文理互通 教研并重
香港浸会大学文理互通,教研并重。我们深信,通过学术研究创造知识是大学的重要任务,而教研人员积极地投入学术研究亦能为学生建立良好榜样,培养同学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同学对真理知识的渴求。各学院共设有20多个研究中心,创造研究成果,并鼓励教师为政府及工商界提供专业意见和服务,广泛应用科研成果,造福社群。2003-2004学年,浸会大学的研究项目约700多项,而大学获社会各界热心捐助以支持各项教研活动的款额总逾港币一亿元,这在在显示浸会大学多年来的努力和成就深得社会人士的认同和肯定。
除研究工作外,研究院同时亦致力于拓展高等学位课程,进一步凝聚了研究生的向心力及对浸大的归属感。
国际合作 文化交流
为促进学术文化交流及迈向国际化,浸会大学积极与海外及内地大学合作。大学设有国际学生办公室、交换生计划、暑期学生交流计划、永隆银行国际商贸研究所和林思齐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