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1913~1930年左右)
华生(1878-1958)美
191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
(一)关于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华生认为心理学是纯粹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
△他认为凡是不可经验的对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对象,主张放弃传统的内省法,放弃所有与
意识有关的范畴,诸如感觉、情绪、思维等
△在他看来,讨论意识问题无疑属于一种空论,所以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①外显的习惯反应(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②内隐的习惯反应(思维、态度)
③外显的遗传反应(抓握、眨眼)
④内隐的遗传反应(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变化)
△华生特别注重有机体对一定刺激情境的整体反应。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以便人们在已知刺激之后,就能预料将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或者当已知反应之后,能够指出有效刺激的性质,从而建立起S—R公式。
(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种方法:
1、观察法:
①无帮助的观察(自然观察法)
②借助仪器的观察(实验法)
2、条件反射法
3、口头报告法
4、测验法
(三)在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1、关于感觉的理论
华生从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出发,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用白光反应取代补色视觉,用后效取代后象,用视反应错误取代错觉。但他实际上并未能脱离传统心理学所讨论的各种问题,把一切对传统心理学的革命降格为文字游戏。可见,由于偏激造成了华生的革命,而恰好因为革命的偏激致使他不能清醒地应用理论,导致了一些徒劳无效的过激行为。
2、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认为人的行为类型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3、关于情绪的理论
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人有三种原始的或基本的情绪:恐惧、愤怒和亲爱。
4、关于思维的理论
△思维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即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即思维。思维是由言语逐渐演变而来的。
△他把思维的创造作用解释为: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去,最后得到一种新的反应模型。
△人类除了语言形式的思维以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5、关于人格的理论
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评价:[贡献]
1、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它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2、华生的行为主义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3、华生的行为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局限]
否定意识,贬低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早期行为主义的缺陷
①早期行为主义者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中全盘否定意识,但是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现象之一,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学不能因为它难以研究而回避它、排斥它;
②忽视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贬低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心理学产生了无头脑的倾向,将人的心理活动降低到动物的心理水平;
③过于强调外在刺激对行为的意义,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的行为动机,使得人们对行为的理解过于简单。事实上,人的行为不仅受外在刺激的影响,也受个体内在动机的影响。心理学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了解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历史条件。行为主义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要求和反映。
2、哲学背景。行为主义以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哲学基础。
3、心理学背景。行为主义受机能主义、动物心理学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影响。
4、行为主义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
◎实用主义的特点
1、实用主义是强调行为、实践、生活的哲学;
2、它以确定信念为出发点,以采取行为为主要手段,以获得效果为最高目的;
3、其哲学要点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
行为主义分三个阶段: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
[特点]
早期行为主义:
①客观主义②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③强调联结学习④外周论⑤环境决定论。
新行为主义:
①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②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③以操作主义观点解释中介变量新的新行为主义。
①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②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③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哥伦比亚学派
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卡特尔、桑代克、武德沃斯)
[特点]
1、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
2、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研究意识活动,它并不将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只注重意识的功用;
3、从重视内省方法转向重视客观的方法,它不取消内省放,但并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等;
4、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问题转向心理学“为什么”问题,它主张研究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
5、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把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个体适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使之应用于生活实际。
卡特尔(1860-1944)
1888年,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教授职位;
1895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00年,成为美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心理学家;
1921年,创立应用心理学;
1929年,任第9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贡献:
1、关于反映时的研究。依据统计学规律进行实验设计,研究包括辨别和认识的时间及选择“意志”的时间,控制联想的反应时间和自由联想的反应时间。其制作的正常联想表成为以后编制正常联想表的依据;
2、关于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研究。首创“心理测验”这一术语。继续高尔顿的工作,对科学探索能力的性质和起源进行了研究。发展了次序评量法;
3、关于除了物理法的研究。认为内省可以为感觉距离做出可靠的判断。批评均差法和最小可觉差法,认为只有常定刺激法才是可信的。用反应时间来测量感觉的差异量;
4、关于知觉和阅读过程的研究。随着呈现物数目增加,各项所需要的时间随呈现物的增加而减少。这个研究同注意范围有关。并发现不同文字的阅读时间随对文字的熟悉程度而异。
[评价]卡特尔一方面通过主编刊物和建立组织宣传和扩大心理学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研究,从应用方面推动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不过他并不重视心理学的理论建设。
桑代克(1874-1949)
主要著作:《教育心理学》、《动物的智慧》、《智力测量》、《人类的学习》、《比较心理学》……
主要贡献:
1、首先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由此提出学习联结说,认为“学习即联结,心理即人的联结系统”,对行为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2、重视教育测量和智力测验;
3、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武德沃斯(1869-1962)
1915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著作:《论运动》、《生理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行为动力学》……
主要观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部活动,包括了意识和行为两个方面;
2、将心理动力观引入心理学;
3、主张既用客观的实验和观察,也用内省的研究方法。
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1930~1960左右)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原因:
①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孔德、斯宾塞、马赫、阿芬那留斯)
②操作主义的影响
③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④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古斯里(1886-1959)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
条件作用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则是条件作用发生的普遍原则。因此,刺激—反应接近的条件作用原理足以说明人类的学习行为。
(一)研究对象——心理学应该研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二)学习律
1、学习定律:接近条件作用。他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因为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同时性条件作用)。
2、两条附律:
①一个刺激模式在第一次和某一反应配合时就取得了它的全部联系力量,即“一次尝试即建立联系”;
②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形成联结,一组刺激与一组反应形成联结,而一组刺激发生时所联系的最终动作(最接近动作)将会在这组刺激再次出现时发生。
(三)练习观
练习的效果表现在反应与众多的情境刺激建立了联系,而对于反应与某一特定的刺激的联系来说,一次接近就足够了。
(四)遗忘(消退)
古斯里认为,遗忘是因为缺乏重复,导致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减弱,是已有的线索不能唤起先前出现过的反应。
(五)强化观
假设有这样一条行为链,刺激—反应(刺激)—反应(刺激)……反应(即最终行为)—奖赏,在这里,奖赏总是在最终行为之后,它的作用在于保护最终行为,使得引起它的刺激不至于与其他的行为或反应形成新的联结,从而抑制已有的最终行为。
1、奖赏是安排在某一反应之后,使受奖赏之前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没有机会受到破坏以至形成新的、不必要的联结;
2、惩罚则是在原有的刺激—反应之后,安排一个厌恶性刺激,此厌恶性刺激所激起的反应使得有机体逃脱原有的刺激情境。
(六)动机观
在古斯里看来,既然一切行为皆是由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反应,那么行为原因的唯一解释便是刺激。所以,动机就是刺激。通过过去的联系引起持久行为的持久刺激是人们做出指向于过去成功动作的原因。动机作为一种刺激,是机体内部的刺激,能激起机体行为的动力。动机的重要性表现在它提供维持性刺激,并且倾向于将一系列行为综合起来,直至机体达到目标。目标一旦达到,维持性刺激物得以消除,因而相应的活动也就终止了。
[评价]
1、古斯里以较少的实验、较多的经验事实和操作主义的术语表现出很强的内在一致性,简明、扼要是他的理论的最大特色;
2、古斯里坚持早期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又克服了他们的不足,他关心整体的活动,而不是具体的动作,说明他的理论更加灵活而不刻板,为新行为主义的流行做出了贡献;
3、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理论除了被广泛地用于学习行为控制和一般学习行为控制之外,还被用于相关学习的研究;
4、古斯里的理论也因为过于简单而遭受批评和怀疑。人们怀疑,以一种简单得几乎无懈可击的理论来解释一切学习现象是否具有足够的现实性;
5、具有一般行为主义者将人的心理等同于动物心理的通病。
斯金纳(1904-1990)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心理学只探索实验框架下相关变量的函数关系,甚至对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性也不必断言”。
主要贡献:
①他漫长的学术生涯给心理学以持续、长期的影响;
②他坚持行为的实验分析方法发展了一套理解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操作主义体系。
主要观点: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直接描述行为的科学。
△反应等于刺激的函数:R=f(s),但过去形成的条件(A)会改变R与S之间的函数关系,所以R=f(s)可以改写为R=f(S,A)。
△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将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①前者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②后者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
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人类的行为大多数都是操作性行为。
认为华生仅以经典式条件作用来说明一切机体行为,过于简单。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只不过,强化增加的不是某一具体的反应,而是反应发生的概率。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建立的原理,在许多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中得到印证。实际上,只要巧妙安排强化程序,可以训练动物习得许多复杂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消退的时间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成正比。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分化】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个特征,如速度、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动物可逐渐形成有选择性反应。与消退一样,分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强化。
(三)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
1、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
【积极强化物】指与反应相依随的能增强该反应的刺激物。
【消极强化物】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2、条件性强化
【条件性强化】指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匹配联合,那么它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条件强化物的强化力量与相匹配的原始强化物的配对次数成正比。
3、强化的程序
连续强化
间歇强化
固定强化
定时强化(以反应时间而非反应数量为单位来实施强化)
定比强化(以反应的数量而非时间为单位来实施强化)
非固定强化
△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
(一)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弊端:机器教学无法取代教师的人格教育活动;只适用数学等理科教学,其评价为自我评价,不适用于低年级学生。
(二)言语行为
语言是动物和人类的最明显区别所在;
言语也是一种行为,它与其它行为反应一样,服从于操作强化原理,并且也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三)社会控制计划
他认为人类根本没有自由可言,人类的一切行为皆由环境所决定。我们所说的自由不过是我们逃避环境中的厌恶性刺激的一种欲望而已。实际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风俗、文化习惯、宗教信仰,包括法律和教育都是一种控制。
斯金纳希望以行为科学的原理来进行社会控制,愿望是良好的。但问题是,谁是最后的控制者呢?控制者又是由谁来控制呢?人类除了受控制的行为以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理念和有价值的东西?对此,斯金纳的社会控制计划未能作出说明。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
[贡献]
1、斯金纳是杰出的当代心理学家之一。
①他严谨而富有生气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高度精确的实验技术,对当代心理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②他坚持极端客观的行为主义立场,严格遵循科学的描述原则,使得他的行为主义体系非常精确、清楚,他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也非常精细、彻底;
③他用不同于心灵主义的术语清楚解释了反应形成、表象等现象,他竭力反对研究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使得他的立场似乎比华生更加激进,所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被称为“激进行为主义”。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斯金纳及其追随者统治学习心理学的领域。
3、他的行为理论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行为治疗和行为矫正中。
[局限]
1、对斯金纳的最经常的批评在于他所宣称的心理学不需要任何理论。其实,不要理论本身就是理论。斯金纳坚持描述行为而不是解释行为原因的立场本身就代表了他的理论倾向;
2、因为斯金纳坚持只有能够予以客观观察和实验证实的东西才可以予以研究,这样将人们的主观事件摒弃在心理学的大门之外,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了解的,所以有人指出斯金纳所研究的是空洞的有机体;
3、斯金纳以有限的动物行为研究推导出普遍的动物行为规律,并用于描述和控制人类行为,不免有过分简单化、片面化的嫌疑;
4、斯金纳的极端环境论忽视了影响行为的其他因素,如机体状态、脑损伤等;
5、他以操作强化的唯一模式解释言语获得,令人难以信服。
新的新行为主义
△代表理论: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
罗推尔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
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共同特点:既坚持行为主义的研究精神又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具体表现(特点):
1、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2、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既可以通过人的思维、信念和期待等认知过程预测人类的行为,也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改变人类的行为,通过行为的改变也可改变人的信念、期待等认知过程;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传统的行为主义强调外在强化对行为的影响,忽视了“自我”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新的新行为主义者认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的影响;
4、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强调要把行为主义同建构论结合起来,重视以往经由学习而获得的认知规则在对环境信息作出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5、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班图拉(1925-)美,观察学习理论。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思想:
【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特点:
1、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
3、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
4、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基本类型:
【直接的观察学习】也称行为的观察学习,指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者会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
【创造性观察学习】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P262)
示范行为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复现过程
动机过程
对榜样的知觉
示范信息的储存
记忆向行为转变
从观察到行为
匹配行为
个人
行为
环境
▲交互决定论
班图拉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如何是由外界环境与人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评价]
交互决定论的独到之处在于把人的行为与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知因素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的地位。此外,这种观点视环境、行为、人的认知因素为相互决定的因素,注意到了人的行为及其认知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行为主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
▲自我调节论
自我调节论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它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
[评价]
班图拉的自我调节论强调了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表明人具有理性认知的能力,能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无疑是值得称道和肯定的。
▲自我效能原理
△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我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
△自我效能从本质上讲是自我生成的能力。
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①行为的成败经验;②替代性经验;③言语劝说;④情绪的唤起;⑤情境条件。
▲对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评价
[贡献]
1、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的思想倾向,把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
2、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使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的参照点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3、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方法论上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把由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类学习现象的错误倾向;
4、他的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上,其实验方法比较严谨,结论比较有说服力。
[局限]
1、由于班图拉的理论具有开放性特征,导致了它缺乏富有内在统一性的理论框架;
2、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班图拉的观点忽视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即它忽视了儿童在多大程度上能独立进行学习,以及发展阶段在多大程度上对儿童的观察学习产生影响;
3、班图拉在研究攻击行为观察学习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难以让人苟同。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4、班图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他以研究行为为重心和目的,实际上并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位置。